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隋朝
僧住力隋末唐初 544 — 6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4—623 【介绍】: 唐僧。
阳翟人俗姓褚
避地钱塘县,因出家焉。
隋炀帝时扬州长乐寺。
尝自竭资建塔造寺。
隋末道俗流亡,誓以身命守护殿阁,寺赖以存。
唐高祖武德六年辅公祏起事,凡百寺观𢪃送江南住力乃致书再请,愿在阁前烧身以留寺宇,公祏不许。
乃积干薪自焚死。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褚氏
其先河南阳翟人
后有避地于吴郡钱唐者。
孙因家焉。
八岁入道。
有闻缁俗。
久之陈宣帝
京城之左。
秦皇寺。
诏董工役。
至德二年
寺主
陈亡徙居江都长乐寺
隋开皇十三年建塔五层。
金盘辉耀近远。
十七年炀帝晋王出镇淮海。
总寺任。
乃复于丹阳龙光寺
迎致梁武皇帝所得优填王像。
王谧所得定光像。
中脩高阁。
旁挟二楼。
奉像其上。
宏壮显特。
挺冠区宇。
大业四年
益起四周斋房廊庑。
仓库庖湢。
使净侣游息无厌。
十年尽出己资。
购旃檀香木
模刻瑞像。
并二菩萨。
并安阁上供养。
十四年
隋室丧乱。
寇盗抢攘。
则誓捐身命。
守护殿阁。
神尧受禅天下更始。
诸方版荡。
而此等独存。
武德六年
贼帅辅公拓叛。
寺观。
皆撤送江南
致书愿焚身以留室宇。
公拓不听。
谓弟子曰。
吾无量劫来。
积集贪爱。
不能捐舍躯命。
以报法恩。
今像欲济江。
所不忍见。
可积薪自烧。
以供养之。
衣资什物。
并以施像。
必吾灭后。
像南还矣。
遽汤沐跏趺。
面西引火。
以至命终。
而身则合掌。
凝然不化。
多益以薪。
西后猥烬。
寿八十。
其年十月八日也。
既而像果南还。
门人慧安智颐等树碑于寺之内。
宫庶子虞世南文。
释住力
姓褚氏
河南阳翟人
避地吴郡钱塘县
因而家焉。
宿植胜因早修慧业
甫及八岁出家学道。
器宇凝峻虚怀接悟。
声第之高有闻缁俗。
中宗宣帝
京城之左造泰皇寺。
宏壮之极罄竭泉府
乃敕专监百工。
故得揆测指撝面势严净。
至德二年
又敕为寺主
值江表沦亡僧徒乖散。
乃负锡游方访求胜地。
行至江都
乃于长乐寺而止心焉。
隋开皇十三年
建塔五层。
金槃景耀峨然挺秀。
远近式瞻。
至十七年
炀帝晋蕃又临江海。
为寺任缮造之功故也。
梁武得优填王像神瑞难纪。
丹阳龙光寺
陈国云亡道场焚毁。
乃奉接尊仪及王谧所得定光像者。
并延长乐身心供养。
而殿宇褊狭未尽庄严。
遂宣导四部王公黎庶。
共修高阁并夹二楼。
寺众大小三百馀僧。
咸同喜舍毕愿缔构乃励率同侣二百馀僧。
共往豫章刊山伐木。
人力既壮。
规摹所指妙尽物情。
即年成立。
制置华绝。
异神工。
宏壮高显挺冠区宇。
大业四年
又起四周僧房。
廊庑斋厨仓库备足。
故使众侣常续断绪无因。
再往京师
深降恩礼还至江都
又蒙敕慰。
大业十年
自竭身资。
以栴檀香木
模写瑞像并二菩萨。
不久寻成同安阁内。
至十四年
隋室丧乱道俗流亡。
骸若萎朽充诸衢市。
誓以身命守护殿阁。
寺居狐兔顾影为俦。
啜菽饮水再离寒暑。
虽耆年暮齿。
而心力逾壮。
泥涂褫落周匝火烧。
口诵不辍手行治葺。
贼徒雪泣见者哀叹。
往往革心相佐修补。
皇唐受命弘宣大法。
旧僧馀众并造相投。
邑室虽焚此寺犹在。
武德六年
江表贼帅辅公祐
负阻缮兵戈潜图反叛。
凡百寺观撒送江南
乃致书再请。
愿在阁前。
烧身以留寺宇。
祐伪号尊称。
志在倾殄。
虽得其书全不顾遇谓弟子曰。
吾无量劫来积习贪爱。
不能捐舍形命以报法恩。
今欲自于佛前取尽决。
不忍见像济江。
可积薪自烧供养。
吾灭之后像必南渡。
衣资什物并入尊像。
泣服施灵理宜改革。
便以香汤沐浴加趺面西。
引火自焚卒于炭聚。
时年八十。
武德六年十月八日也。
命终火灭。
合掌凝然。
更足阇维。
一时都化。
在佛前焚时。
群鹊哀鸣。
其声甚切。
右绕七匝方始飞去。
及身没后像果南迁。
殿阁房廊得免煨烬。
法宝僧众如畴昔焉。
门人慧安智赜者。
师资义重甥舅恩深。
为树高碑于寺之内。
宫庶子虞世南为文。
今像还归于本阁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智琰隋至唐初 564 — 6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4—634 【介绍】: 隋至唐初僧。
吴郡吴县人字明璨
俗姓朱
八岁出家。
十二岁,通诵《法华经》。
十九岁,开宏经法,时嗟少秀。
南朝陈后主至德三年,于金陵仁王寺斋集时,与诸名僧辩难,时称敏捷。
陈亡,退居苏州虎丘
隋名臣杨素苏威,颇钦敬之。
炀帝时,化行常州
唐高祖武德七年,仍归虎丘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字明璨
生吴之朱氏。
祖献梁员外散骑侍郎
父珉陈奉朝请
母夫人张氏。
梦升通玄寺塔。
坐相轮上远视虚空。
了无惧意。
遂妊。
及生辄异群童。
八岁事通玄璩法师出家。
十二岁覆诵法华经。
十六岁。
入都学报恩寺持法师成实论。
条振颖拔。
宿慧开发。
十九岁。
归觐二亲于乡里。
仍于本寺弘演
辨对如流。
四座骇叹。
寻进具于京之秦皇延法师
未几。
依大庄严寺法师重研成实。
新本意得情款。
其功倍矣。
陈至德三年。
二十有二岁。
方朝廷建仁王齐。
诏名德百员。
升高座。
居其列。
而折机纵难。
上尤欣赏。
公卿百辟莫不爱其闲雅伏其敏捷。
陈亡即东遁虎丘山中且三十载。
其间若尚书令楚国公杨素左仆射邳国公苏威或投戈接礼。
或委使承颜。
炀帝在蕃邸出镇扬部。
盛招英彦。
书币既至。
不得而辞。
俄以疾返旧隐。
文帝数降玺书候问。
季年锋镝沸腾。
海寓同弊。
檀越门人迎出毗坛
十载国朝。
天下静谧。
武德七年
苏州总管武阳公李世嘉公私同请。
贞观八年十月十一日
终于虎丘东寺
寿七十一。
其月二十二日
窆于寺之南岭
常州弘业沙门法宣寺主智峰等。
树碑。
惟琰平生脩十六妙观。
祈愿净土。
行法华金光明忏悔法。
其感应之至。
炉未爇而烟起。
瓶才空而水溢。
造弥陀像。
行三种净业。
结会五百人讲涅槃法华维摩各三十遍。
观经一百一十遍。
释智琰
字明璨
俗姓朱氏
吴郡吴人祖献梁员外散骑侍郎
父珉陈奉朝请
托质华宗
应生观德。
母氏张夫人
初怀孕日。
梦升通玄寺塔。
登相轮而坐。
远视临虚曾无惧色。
斯乃得道超生之胜兆。
人师无上之奇徵。
是知二曜入怀。
双龙枕膝。
弗能及也。
诞育之后取异侪童。
秀气贞心早形瞻视。
八岁出家。
事通玄璩法师为弟子。
提屦持衣恭侍弗怠。
泻瓶执杓受道弥勤。
年十二。
妙法华经通诵一部。
明悟听察咸谓神童。
乃自惟曰。
翼翼京邑四方是则。
何得久拘坎井乎。
时年十六。
即日出都。
听报恩持法师讲成实论。
聪慧夙成深智开发。
故得条振颖披后来莫二。
持公南上法筵用辍。
因还故里觐省二亲。
仍于本寺开弘经法。
峰堞峻峙辩对如流。
时年十九。
莫不嗟其少秀。
逾年返京从泰皇寺延法师进具。
德瓶仪钵深护戒根。
庄严寺法师
慧重中原名高日下。
乃依而请道研新实。
意得情款功倍由来。
诚骥足之逢善驭也。
陈至德三年
建仁王齐集。
百师百坐。
竞流天口之辩。
千灯七夜。
争折动神之微。
时年二十有二。
以英少之质参诸耆德。
通情则高冲折机。
纵难亦大车柅轴。
皇上欣赏百辟嗟称。
莫不爱其闲典服其敏捷。
每以人世嚣杂。
幽栖清旷。
属陈氏丧鼎。
便事东归削迹武丘。
将三十载。
凭岩面壑。
任三业而闲安。
酌涧披
随四仪而宴处。
虽形隐而名扬。
亦道潜而化洽于是八方归仰四部虔心。
尚书令楚国公杨素
经文纬武。
王佐国均。
乘贵负才。
未尝许物。
行军淮海
道胜栖山。
鸣铙赴陇倾盖承颜。
五体投诚。
恨接足之晚。
左仆射邳国公苏威
重道爱仁弥赏闲放。
奉使吴越躬造山楹。
睹貌餐音虔拜欣跃。
炀帝居蕃。
惟扬作镇。
大招英彦远集贤明。
道盛名高。
教书爰及。
虑使乎之负罪。
嗟以已之累人。
于是披衣出谷蒙敬厚礼。
因以辞疾得返旧山。
隋文远钦爰降书问。
属炎历有终锋镝腾沸。
四海同弊三吴益甚。
檀越子弟迎出毗坛
首尾十载化行部。
大唐统宇咸返旧居。
武德七年
苏州总管武阳公李世嘉。
与内外公私同共奉迎。
还归山寺。
于是禅宾慧侣更复曩时。
龙沼凤林信为怀喜。
自他两化得离俱修。
讲念之馀。
常行法华金光明普贤等忏又诵法华三千馀遍。
感应冥祥神瑞非一。
宵炉未爇自起烟芬。
夕罐才空潜加溢水。
又愿生净土。
造弥陀像。
行三种净业。
修十六妙观。
与州内檀越五百馀人。
每月一集建斋讲观。
胜轮相踵将逾十载
与夫般若台匡俗山阴共誓同期。
何以异也。
后见疾浃旬大渐。
斯及诫训慈切。
众侣哀凉。
贞观八年十月十一日旦
神武丘之东寺
春秋七十一。
其月二十二日
窆于寺之南岭
远近奔驰皂素通集。
花香乱空野哀恸若云雷。
自有送终。
奚复过也。
幼小矜庄立性端俨。
精诚在操苦节弥勤。
口辞杂味日无再饭。
非义理而不履。
非法言而不谈。
美貌奇姿乃超众表。
墙岸整肃冰雪凛怀。
陈临海王道安法师
厌世出家内外通博。
沙门遍知学优业净。
交游二子。
时号三英。
及屏志林泉永绝人世。
芳风令德蹊径成规。
莫不回旟造山亲传香法。
信法海之朝宗。
释门之栋干矣。
讲涅槃法华维摩各三十遍。
讲观经一百一十遍。
常州弘业沙门法宣曰。
余与法师昔同京县狎道华年。
今接善邻敦交暮齿。
虽攀桂之欢或舛。
而折麻之赠不遗。
想清颜之如在。
悲德音之已寂。
愧披文于色丝。
终寄言于贞石。
乃与寺主智峰等。
共树高碑。
在于寺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慧畅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菜州许氏子。
专攻杂心。
顾以大乘虚诞。
始弗之信也。
远公抗迹洛阳
门人云拥。
疑焉。
于是造之。
而听所谈述。
见其高深雄拔。
物莫之当。
反视所学。
正若浮埃繄天。
蔽地。
自慨悟识之晚。
仁寿置塔。
诏送舍利于牟州神山寺
山出黄银。
有穴存焉。
秦始皇
欲鞭石梁海。
而能拒之。
因以名山。
塔在温公阜。
或曰高齐时
沙门僧温。
年七十。
道行不可测。
尝南受梁高供养。
十二年
后还居此。
而虎狼鸣吼。
若怖之者。
温徐语之曰。
汝是畜生。
十恶所感。
我是人道。
十善所招。
罪福相悬。
何相干耶。
速去速去。
自尔此山鸟兽永绝。
温身长七尺。
眉覆面云。
踆事反京。
宗理前业。
凶吉庆吊不出门。
预言死日。
沐浴端坐以化。
寿七十馀矣。
释慧畅
姓许氏
莱州人也。
偏学杂心志存名实。
拘滞疆界局约文义。
初不信大乘。
以言无宗当事同虚诞也。
后闻远公播迹洛阳
学声遐讨。
门人山峙时号通明
乃疑焉。
试往寻造观其神略。
乃见谈述高邃冒罔天地。
返顾小道状等游尘。
便折挫形神伏听三载
达解涅槃慨其晚悟。
又至京邑仍住净影
陶思前经师任成业。
仁寿置塔。
敕送舍利于牟州神山寺
帝为山出黄银。
别敕以塔镇之。
用酬恩惠。
山在州东五里。
始皇取石为桥。
此山拒而不去。
因遂名焉。
山南四里有黄银穴。
塔基之处名温公埠。
传云。
昔高齐初。
沙门僧温。
行年七十。
道行难测游化为任。
曾受梁高供养一十二年
后辞北还行住此埠。
创立寺宇因山为号。
而虎狼鸟狩绕寺鸣吼。
似若怖温。
温出户语曰。
汝是畜生十恶所感。
吾是人道十善所招。
罪福天悬何劳于我。
汝宜速去。
既闻斯及。
于是鸟狩永绝此山。
而温身长七尺威仪怯人。
眉长尺馀垂蔽其面。
欲有所睹以手褰之。
故至于今虽有寺号。
而俗犹呼为温公埠焉。
安处事了还返京寺。
综习前业终世不出。
言问庆吊亦所不行。
预知其亡。
清浴其体端坐待卒。
至期奄逝。
春秋七十有馀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法纯北周至隋 519 — 6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9—603 【介绍】: 僧。
扶风始平人俗姓祝
北周时出家,历住长安陟岵、天宫二寺。
废佛时,返俗。
隋初仍为僧,住大兴善寺
文帝请为戒师,遂入禁中,为传戒法。
辞归寺,遂行方等忏法,常诵经习禅,颇有异状。
开皇十五年,复入为皇后受戒。
有著述十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三 弘法科(三)
出祝氏。
扶风始平人也。
自周朝入道。
京师陟岵天宫二寺。
备历废教之酷。
祖龙潜。
图启法运
乃先复菩萨僧百二十人。
其一焉。
大兴善寺
鞭策三业。
上闻之。
请为戒师。
然固以德薄辞。
上因幸其所处行礼。
施子。
优渥。
叹曰。
身命无常。
何可保爱。
檀供难消。
吾其行方等忏法乎。
更四十五年。
除食便利。
不出净场。
遂感灯无膏油而光𦦨相续者七昼夜。
或闻场中。
有演说教授声。
就视之则寂然。
俄而易法服。
行市里中。
代佣保执役。
虽琐屑猥贱莫惮。
有䞋锡则惨然曰。
爱贼既来。
狱王潜至。
打缚不久矣。
且以经像。
悉乞于人。
衣则粪扫而已。
其宣导用十地经论。
金刚般若。
金光明。
诸法无行等
二十五卷。
开皇十五年入内宫。
皇后戒法。
所获施利随尽。
仁寿三年五月十二日
无疾卒于净住寺。
春秋八十五。
先是闭室静坐。
弟子慧进
见白衣童子。
手捧光明。
侍立右。
问曰。
此是何人。
答曰。
第六欲天。
频来召我。
我以著乐妨于脩习。
终不许也。
若无佛法处。
我则愿生以化迷类。
久之双鸽集于衣桁。
注目视
都无惧色。
徐谓其徒曰。
汝毋自纵。
毋自欺。
又谓我今忽觉身乘自象。
何也。
其妄业欤。
遗命以身施飞走。
弟子慧昂
率诸檀越。
凿龛于白鹿之原。
外开门穴以置之。
既而筋肉俱尽。
骸骨植立自如。
因复塑饰。
以贻永久焉。
沙门彦琮
撰序赞之辞。
以美其德。
文则昂之辞也。
昂幼育于
姿情闲雅清爽。
有集十卷行世。
释法纯
俗姓祝氏
扶风始平人也。
初出家日在于周世。
备闻正教亲奉明师。
意在定林情兼拯溺。
住帝京陟岵天宫二寺。
往来居止通虑为先。
逢于废教退僧潜匿城市。
内持道服外假俗衣。
皇隋之兴厥初度首。
即百二十人之一也。
大兴善
鞭勒形心有逾前稔。
文帝怀素请为戒师。
自辞德薄不敢闻命。
勤注不已。
遂处禁中为传戒法。
四事厚礼。
不胜其供辞还本寺。
叹曰。
危身脆命无常不久。
终日保养何见牢固。
上供难销。
遂行方等忏法。
四十五年常处净场宗经检失。
除食便利馀无阙废。
尝于道场然灯。
遂感灯明续焰经于七夜不添油炷而光耀倍常。
私密异之。
为灭累之嘉相也。
又油瓮所止在佛堂内。
忽然不见。
乃经再宿还来本处。
而油满如故。
每于夜静闻有说法教授之声。
异香寻隙气冲于外。
就而视之一无所见。
识者以为幽祇所集故也。
而谦弱成治趣务造功。
不累形骸用清心海。
至于三秋霖滞民苦者多。
乃屏除法服微行市里。
或代人庸作。
事讫私去。
有与作价反乞贫人。
或见道俗衣服破坏尘垢。
皆密为洗补。
跪而复处。
及巾屦替藉秽污臭处。
皆缝洗鲜全。
其例甚众。
或于静时摙厕担粪。
有密见者告云。
若情事欣泰愿共同作。
或为僧苦役。
破薪运水。
或王路艰岨。
躬事填治。
因而励俗。
相助平坦。
有来䞋锡皆惨然不乐。
口云。
爱贼既来狱王潜至。
打缚不久矣。
故所获财物。
并施大众。
不造经像。
人问其意。
云行道者所乏耳。
因以趣入也。
故王公等施日盈门首。
皆回与僧。
而自著粪扫袈裟。
内以布裙又无腰襻。
以绳收束如中国法。
寺僧服其行也。
或有不敢受者。
以为胜人。
所奉稍异常徒。
自叙云。
余初出家依于山侣。
昼则给供清众。
暮则聚薪自照。
因而诵经得二十五卷。
谓十地经论金刚般若论金光明诸法无行等
并讲习通利。
故其所宣导皆引用斯文焉。
开皇十五年
文帝又请入内。
皇后受戒。
施物出宫。
随散并尽。
故贫窭之士。
闻纯之入内也要必有赐。
并聚集街首待施而还。
仁寿三年遂觉不悆闭室静坐。
而无痛所有。
白衣童子手捧光明立侍于右。
弟子慧进入问。
此是何人。
答曰。
第六欲天频来命我。
但以诸天著乐。
竟不许之。
由妨修道故也。
常愿生无佛法处教化众生。
慎勿彰言。
死后任说。
至五月内。
弟子为建大斋。
望崇玄福。
道俗凑集并在前。
有双鸽飞来入房内。
在衣桁上。
注目看
虽人触捉都无有惧。
云。
任之勿捉。
至暮方逝。
及其疾甚。
人有问者。
必诫以法行。
不久得自纵自欺。
又云。
我不觉忽乘白象也。
此乃妄业耳。
何由可任。
因设斋食与诸旧别。
所有衣资杂物施同行者。
任取一事用结良缘。
而神志明悟不觉馀想。
卒于净住寺。
春秋八十有五。
仁寿三年五月十二日也。
葬于白鹿原南。
凿龛处之。
外开门穴以施飞走。
后更往观。
身肉皆尽。
而骸骨不乱。
弟子慧昂
率诸檀越追慕先范。
乃图其仪质。
饰以丹青。
见在净住。
沙门彦琮
褒美厥德为叙赞云。
昂少所慈育。
亲供上行。
为之碑文。
广陈盛事。
兼以立性闲穆。
识悟清爽。
文藻横被闻于京室。
著集十卷颇共传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灵藏北周至隋 519 — 5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9—586 【介绍】: 僧。
雍州新丰人俗姓王
少时慕法,从颖律师出家。
精习智度论,讲解无遗。
北周初,佛法大盛,铨品僧尼行业,通经了意,最为第一。
与隋公杨坚(文帝)为布衣交。
文帝为建大兴善寺使主之。
前后度人至数万。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三 弘法科(三)
雍州新丰王氏子。
幼岁礼颖律师和尚出家。
妙尚冲虚。
兼崇纲务。
论专智度。
律善僧祇。
学者敛衽。
周初教门隆盛。
国家每岁别度僧尼。
识解明正。
仍使铨品材业以应命。
祖龙潜。
素与藏之本师相爱。
以故尤款狎。
及受禅。
迁都南阜。
诏置国寺。
且听自择形胜。
以便其意。
即今之遵善坊。
大兴善寺也。
自尔中使接轸。
礼遇丰缛。
珍味异馔。
时见分饷。
又诏左右仆射
两日一入寺参坐以镇之。
诏宫殿诸门。
往返。
不得如常例按籍。
开皇四年
关辅饥。
诏百姓悉诣洛阳就食。
因从驾幸洛阳
男女之求度者。
所在成聚。
上曰。
弟子是俗人天子律师是道人天子前后度人凡数万。
事闻益喜。
且曰。
律师度人为善。
弟子禁人为恶。
事虽有异。
意则不殊。
至于译经
身先众范。
知寺任。
刚正有声闻。
开皇六年卒。
寿六十八。
葬南郊。
释灵藏
俗姓王氏
雍州新丰人也。
年未登学志慕情远。
依随和上律师而出家焉。
承遵出要善达持犯。
僧祇一部世称冠冕
于智度论讲解无遗。
妙尚冲虚兼崇纲务。
时属周初佛法全盛。
国家年别大度僧尼。
识解淹明铨品行业。
若讲若诵卷部众多。
随有文义莫不周镜。
时共测量。
通经了意最为第一。
藏之本师素钟华望
太祖隋公所重。
道义斯洽得丧相符。
高祖
布衣知友情款绸狎。
及龙飞兹始弥结深衷。
礼让崇敦光价朝宰。
移都南阜。
任选形胜而置国寺。
以朝宰惟重佛法攸凭。
乃择京都中会路均近远。
于遵善坊天衢之左而置寺焉。
今之大兴善是也。
自斯已后。
中使重沓礼遇转隆。
厚味嘉肴密舆封送。
王人继至接轸相趋。
又敕左右仆射两日一参。
坐以镇之与语而退。
时教网初张名德云搆。
皆陈声望莫与争雄。
宫闱严卫来往难阻。
帝卒须见频阙朝谒。
乃敕诸门不须安籍。
往返。
及处内禁与帝等伦。
坐必同榻行必同舆。
经纶国务雅会天鉴。
有时住宿即迩寝殿。
䞋锡之费盖无竞矣。
开皇四年
关辅亢旱。
帝引民众就给洛州
同行共通圣化。
既达所在归投极多。
帝闻之告曰。
弟子是俗人天子。
律师为道人天子。
有乐离俗者。
任师度之。
遂依而度。
前后数万。
晚以事闻。
帝大悦曰。
律师度人为善。
弟子禁人为恶。
言虽有异意则不殊。
至于隋运译经胜缘贵集。
身先众范言会时望。
知寺任纲正有声。
开皇六年卒于所住。
春秋六十有八葬于南郊。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